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旅游社区>旅游文化

宝丰马街书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平顶山地情网      发布时间:2015-06-16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宝丰马街书会,是我国曲艺界的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在宝丰县城南7公里处的杨庄镇马街村举行,俗称“十三马街书会”。马街书会的起源众说纷纭,有悼师说、穰灾说、歌德说、还愿说、会艺说、除恶说、庆寿祭祖说、祈雨说、度荒说、皇恩说等。据明弘治九年《重修广严禅寺碑》记载,该寺“实创始于宋(应为元)延祐二年,向后废而复兴者几……”。有庙就有会,书会随庙会而生。据此,马街书会起于元代,距今700余年历史。
    马街书会聚集不同曲种、不同流派、不同地区的艺人,演唱曲目繁多,书目浩瀚,被称之为“书山曲海”。据统计曲艺种类40余种,传统及现代书(曲)目千余个,唱腔曲牌500多个。曲种主要有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河洛大鼓、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徐州琴书、陕西快板、陕北说书、山东柳琴、山东快书、天津快板、南阳鼓词、鼓碰弦、大鼓书、快板书、二人转、相声、评书、评词、乱弹、单弦、道情等。书目有河南坠子《呼延庆打擂》《呼杨合兵》;三弦书《长坂坡》《战长沙》;大调曲子《八卦阵》《祭东风》;评词、评书《三侠剑》《三山剑》;山东琴书《韩湘子度林英》《八仙过海》;快板书《金门岛》《种棉花》等。
    马街书会规模浩大、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内涵丰富。会间,来自山东、安徽、河北、湖北、四川、陕西及河南各地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集于宝丰马街,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亮艺卖书,以曲会友。书会期间,周围百里村民,数十万群众从四面八方前来赶会、听书、写书。千座书棚,吹拉弹唱,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其宏大场面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马街书会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以曲艺演唱、艺人亮书卖书为核心,融酬神娱人、祭祀宗教、经贸活动为一体,是民间艺人进行艺术贸易和交流展示的文化空间,也是一个典型的曲艺“超市”。艺人在书会上亮艺卖书,写书者从中挑选,以演唱水平确定演唱三天的价格,每年产生一名书价最高的“书状元”,这就使得马街书会不仅是艺人以书会友的舞台,也是切磋技艺的擂台。因此,“争当书状元、写出最高价”也是马街书会吸引全国各地艺人不远万里朝圣般前来赶会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与此同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马街书会逐步形成对戏、拜师祭祖、自愿赶会、亮艺卖书、请书写书、还愿书、三皇会、行艺等特殊文化习俗。
    改革开放以来,马街书会得到健康发展。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刘兰芳、姜昆等全国曲协名流宿将到会助兴,第二届、第六届中国曲艺节召开,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的报道,使书会进一步走向全国,成为曲艺界盛会。1988年,文化部部长王蒙为会碑题名“宝丰马街书会”,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专题纪录片《宝丰马街书会》。1995年,江泽民、李鹏分别为中国第二届曲艺节题词“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曲艺事业”“中原名城、曲艺之乡”;中国曲艺家协会正式命名宝丰县为“曲艺之乡”。199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国务院侨办、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组拍摄专题《宝丰马街书会》,作为第一部对外宣传中国民俗民情系列专题片送往各驻外使馆。2004年,被省政府列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之一。2006年5月20日,该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506,编号Ⅸ-58,项目名称马街书会。

市内新闻

服务导航

政务公开

视频新闻

服务导航